万亿成交量能推动股市?
原标题:万亿成交量能推动股市?
7月2日开始,两市成交就像火喷一样,持续超越万亿大关,7月9日达到17300亿元,这在过去的几年是难以相像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成交是不是还可持续?股市的走强是不是必须有这种量的推动?
成交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曹中铭
7月骄阳似火,7月份的A股也开始变得火爆。时间步入7月份以后,沪深股市一改此前低迷的态势,而产生了一轮上涨行情。6月末上证指数报收于2984点,至7月13日,在短短的9个交易日内连续突破多个整数关口,并将“红旗”插到3458点的高峰,股市的强势由此可见一斑。
今年的A股市场,开始凸显其韧性的一面。鼠年第一个交易日砸出“黄金坑”之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增补了缺口。尽管受境外疫情的影响,今年3月份上证指数创出一年来的新低,但此后沪深股市一直处于震荡盘升的态势,创业板市场的表现则全球最“牛”。
事实上,今年以来市场并不缺乏热点与题材。从口罩、医药、特斯拉,再到芯片、软件等科技股的大放异彩,概念、题材热点不断的背后,是市场“财富效应”的持续发酵。这种“财富效应”对于提升市场人气,提升投资者信心,以及在提升市场活跃度等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7月份沪深股市的平地而起,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值得关注。首先,沪深股市估值一直处于低位,这一点在沪市表现得更加明显。在此轮行情启动之前,沪市平均市盈率在14倍左右,对资金是有吸引力的。其次,A股表现出韧性十足的特点,也吸引了更多资金跑步进场。近年来,北向资金持有流入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此外,资本市场启动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更是功不可没。从科创板的设立并试点注册制,到创业板与新三板改革的启动,以及上证指数优化编制方案等,都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创业板市场能够“牛”冠全球,毫无疑问与创业板启动的改革亦是分不开的。
当然,股市成交量的持续放大,更是推动股指不断向上拓展空间的强劲动力。A股市场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资金在行情不断向纵深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在每轮行情特别是牛市行情的背后,其实都是资金堆积的结果。
在A股市场规模不大时,股市日成交能突破千亿元的水平就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但随着挂牌上市公司的持续增多,股市成交量也呈现出水涨船高的特点。而在上一轮牛市行情时,沪深股市成交量突破万亿客观上已成常态。
7月份以来,由于股市上涨强劲,两市成交从7月2日开始持续突破万亿大关。7月9日,两市成交更是达到1.73万亿。成交放出天量,表明场外资金进场积极,股市交投活跃,市场人气暴涨。
7月份之后股市频现万亿成交,股市大幅上涨固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股市规模的扩张同样值得关注。其实,在挂牌上市公司持续增长后,市场日常成交也产生同步增长,这是不容置疑的。
对于万亿成交是否能持续下去,个人以为这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如果股市能够继续向上拓展空间,甚至会产生一轮牛市行情,那么沪深股市日成交突破2万亿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如果股市行情戛然而止,甚至出现持续下跌的话,股市步入低迷,成交跌破5000亿元也并非没有可能。
因此,对于后续行情如何发展,成交量将是最重要的判定因素。正如股谚云,量在价先行。成交量的走向,最终会决定市场的走向。就这么简单!
牛市不光是资金的爆发力
黄湘源
一波行情如果说在突如其来的暴跌考验下还能够成立为牛市的话,那么,资金的力量无疑是功不可没。不过,牛市不牛市所需要的不光是资金的爆发力,而是人们恒定的信心。更能经得起考验的改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基本面的改善方才有可能给市场的持续走牛带来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更为持久的耐力。
即使发生了周末这样的暴跌,资金的力量亦堪称支撑起当前这波行情的中坚。这波行情虽然不妨可以说牛得惊天动地,其实何尝不也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呢。历史上,行情走势过程中的成交量只要能够持续保持在万亿之上,那么,即使指数依然存在阶段性的调整,或者机构不无刻意的洗盘,一旦成交量在突然收缩之后随即就又迎来一波新的巨量释放过程,那么,重新掀起一波新的滔天巨浪,也将是不无可能的。当前的走势,尽管让人仿佛看到了这种惊人相似的可能性,不过,上周末来自监管当局的警告难道真的就是这么能够让人轻易地就淡忘的吗?
当前股市之所以一度还能够表现出这种比一帆风顺的市场条件下还要更为坚定更为有力的上升力量,跟得到了来自政策力量的有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随着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顺利推开,创业板和新三板的注册制改革也正在或即将次第推开,并购重组政策的松绑,对外开放力度的提高,无不有助于市场交易的更加活跃。新基金的雨后春笋,北上资金潮水般的涌入,加上上证指数编制方法的及时调整,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仅对于指数冲破徘徊已久的3000点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对于指数在冲破3000点之后无拘无束地一飞冲天,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随着人们对于流动性收缩的担忧,使人们心头悬着的一块石头倘若真的能够得以落地,那么,上证指数编制调整后市场的平稳过渡也将有可能奠定基础。不过,这对于长线投资者等有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制度的相继出台来说,似乎依然还只能说是一个较为良好的开始。
越是牛市就越是需要警惕泡沫膨胀的风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曾经有过很多的教训的。以往的牛市,之所以在最高涨到6400多点以后就再也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大牛市行情,不是资金乏力,也不是政策没力,更不存在人们有没有再去搏一搏的精神力量的问题。问题往往在于泡沫,泡沫越大,破裂起来也就越快。在这方面,2016年的牛转熊不失为一个教训,而刚刚上市的中芯国际(71.950, -6.83, -8.67%)也不妨可以说也是一个新的信号。如果在一次性的暴涨就涨到了头之后就再也没有再涨一涨的力量,其未来岂不也很有可能会像当年从开盘价开始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中石油一样再也回不过头来了吗?
资金的力量固然不难诱发出某些类牛市行情的喷发,但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最终并不是由资金面所决定的,而是由基本面其中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盈利性所决定的。
市场成交金额太大未必是好事
皮海洲
进入7月以来,A股市场行情活跃,甚至一度被贴上“疯牛”的标签。而与此相对应的就是两市成交的活跃,除了7月1日,两市成交9000亿元之外,从7月2日起,两市成交金额都在万亿元之上,其中7月7日更是达到近期的天量1.74万亿元(7月9日也达到了1.73万亿元)。
成交量(金额)指标是考核行情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轮行情如果得不到成交量的支持,那么行情的发展就存在夭折的可能。所以,在技术分析上,投资者都强调量价配合。如果行情的上涨得不到成交量的支持,投资者通常就会落袋为安了,只有得到成交量的支持,投资者才会进一步看好后市。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交量越大越好。当成交量达到天量的时候,投资者同样也会恐慌。所以当市场的成交金额太大的话,这对于股市来说其实并不是好事。
应该说7月7日的1.74万亿元并不是A股市场的天量。2015年疯牛时,沪深两市都出现过两市成交金额两边都攀上万亿元之上的景观。如2015年5月28日,沪市成交12479亿元,深市成交11150亿元,两市合计成交2.36万亿元,这也是A股市场到目前为此日成交最大的天量。但考虑到2015年疯牛时场外配资盛行的因素,因此,今年7月7日的1.74万亿元天量同样也是值得市场高度重视的。
为什么说成交金额太大对市场未必是好事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从技术分析来说,天量天价,这是市场见顶的一个信号,当然,这个顶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如2015年疯牛行情时形成的顶部5178点,目前仍然是A股市场遥不可及的目标位。因为天量的形成,要不就是市场有特别重大的利好所导致,要不就是市场疯狂到一定程度而达到的结果。所以天量之后就很难有更大的量放出来。而一些理性的投资者正好可以趁着市场发疯的机会大量抛售股票。
而且成交量太大也容易引发管理层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一方面是市场资金来源是否合规。面对巨额的成交乃至天量成交,加强资金监管这几乎成了一种套路。如2015年疯牛时,去杠杆,加强场外配资的监管,结果引发股市的暴跌。而本轮行情中,对场外配资的监管同样列入证监会的监管日程,而银保监会方面则严禁银行保险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
另一方面,成交量太大也容易引发国人对全民炒股的担忧。成交量天量通常也是市场疯狂的时候,这时候的市场往往具有较好的赚钱效应,大家买股就赚钱,新股民开户踊跃,市场人声鼎沸。国人都把精力放在了炒股上,其他事情基本上处于一种应付状态,甚至就连老师、医生都不能集中精力工作。这种不正常的局面显然不是管理层所愿意看到的。这很容易引来多方面对股市的降温。
并且股市成交量长期维持着高位,这也很容易引发管理层乃至更高层对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担心。毕竟从经济的发展来说,需要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需要社会资金“脱虚向实”。但股市成交天量,而且还长时间维持在高位,这显然表明社会热钱大量驻守在了股市里,在股市里搏杀,这种局面显然是高层人士所不愿意看到的。
此外,成交天量,股市交投活跃,也很容易引来IPO的高速发行,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加速,以及重要股东减持套现的加剧。股市资金也将因此而加速流失。这也是动摇市场行情发展的重要原因。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华经财富网"的稿件,均为华经财富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华经财富网",并保留"华经财富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