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股票业发展壮大,53万多农牧民脱贫致富
在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草卡镇的温室大棚中,农牧民扎西卓嘎正在给雌花涂上雄花的花蕊,进行西葫芦的授粉作业。
"现在合作社和技校合作,不仅教我们农牧民学生产技术,还解决销路问题,我家总共有5个大棚,每个大棚每年能赚一万多元。"番茄,黄瓜,辣椒,南瓜……这些品种都是扎西卓嘎在技能训练中学会的。
边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旺扎说,近几年,边坝县建立了蔬菜合作社,积极发展蔬菜产业,在草卡镇建设了高效日光温室185个,年产量300多万元,惠及农户195户,9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339人。
中、藏、云南白族刀匠寸昆杰(中)和西藏昌都藏族刀匠强巴伦珠(左)、贡觉(右)展示了打制的洛隆藏刀。新华网记者晋美多吉
过去,西藏农牧业经营主体以家庭为单位,产业规模小,商品化率低,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因此,西藏把脱贫攻坚的重点放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上,因地制宜地组织建立种植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物流运输业、民族手工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合作社规范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扶持、扶持引导、设施建设、产品培育、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力度。
西藏林芝市朗县诺贡辣椒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加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装瓶辣椒酱(2020年7月27日摄)。新华网记者张汝锋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入社农牧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农牧民脱贫致富。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使西藏农牧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效率和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牧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大大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为西藏全面摆脱绝对贫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吉汝乡扎西林村民族手工业(邦典)专业合作社内,扎西林驻村工作队队长央珍(左)、支部书记旺扎(右)和专业合作社社员次旺曲珍对邦典质量进行检查。新华网记者张汝锋摄
据西藏自治区农经厅介绍,截至2019年底,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726个,比上年末增加58.8%,加入合作社的农户164749户,比上年末增加537159人,合作社外部辐射带动农户77632户,比上年末增加213830人。
一位来自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新巴乡的村民收集牛奶(2017年7月8日摄)。新华网普布扎西摄
“合作社在西藏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种经济模式对于西藏乡村振兴继续取得新的进展也十分重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罗说。
2017年8月28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色果拉村的村支书索朗次仁,正在给养鸡场喂鸡。新华网记者张汝锋摄
四季吉祥村村民在西藏拉萨市采摘雪菊。(2017年9月27日)。新华网记者晋美多吉
据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3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增幅比全国高6.4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2.4个百分点。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华经财富网"的稿件,均为华经财富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华经财富网",并保留"华经财富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