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佛大坝的建设中,美国人学到了什么
1930年7月7日,也就是在“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初期,美国开始正式启动胡佛大坝(Hoover Dam)建设项目,这个大坝耗费了500万桶混凝土、4500万磅钢材和大量人力物力。时至今日,还有130万美国人的用水、用电全靠这座90年前修成的大坝。
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建设史,每个标志性的建设项目,都体现了敢想敢干的美国精神。归于参议院的两党合作,美国的基建史或将很快开启新的篇章。一部正在提交众议院审议的《基建法案》,将为美国提供了一个难得机会,既能够在当下创造高薪就业,也可以确保下一个百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和领导地位。
作为大型全球化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我们深知,现代化的基建设施有助于企业的运营,也利好企业的员工、未来的招聘乃至供应链。《基建法案》对整整一代人来说,都是一生一次的机会,它既能够保持美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让我们的经济体系更具包容性,也可以重建我们的社会面对未来危机所需的韧性。
在基建问题上,我们要承担两方面的责任。当然,美国应该对未来进行大胆的投资,但是我们也要比前几代人有更大的勇气,不能只满足于维护现有的基建设施。《基建法案》的目的,应该是既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同时也对现有的基建设施进行改造,让子孙后代也可以和我们一样受益。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解决基建支出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最近的一次评估中,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对美国基础建设的评级仅为C级,并指出美国政府在基建项目上的资金缺口达到2.59万亿美元。说美国的基建差,远远不止破破烂烂的路桥这么简单。
另外,我们还应该立刻行动起来,使美国的基础设施具有足够的韧性,让我们有底气面对气候变化给人的生存带来的威胁——近几年美国肆虐的飓风和山火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联邦政府的一项分析发现,2013年,美国电网的停电次数比1984年增加了285%,停电每年给美国企业造成的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现在,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企业都在认真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有落后的风险。
《基建法案》将使美国的长期基础建设投资达到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相当于2009年《复苏法案》(Recovery Act)基建投资水平的四倍。更重要的是,《基建法案》的范畴远远超出了修路和修桥。如果众议院通过了这项法案,美国不光是在公路网络的维修上,同时还将在一些对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的领域上迎来历史性的投资。
首先是公共交通和客运铁路系统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这对创造就业和经济增长将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大幅降低交通运输业(它也是最大的排放源)的排放水平。与修高速公路相比,铁路投资更有助于促进公平,同时运输效率也显著强于公路。
其次,《基建法案》提出了要让美国的电网实现现代化,并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作为一个拥有完善州际公路网的汽车产业大国,这才是美国必须引领的方向,也是美国要赶上其他国家所必须迈出的一步。
还有一些原因支持我们在基建领域发力。研究表明,每向基建领域投资1美元,就能够带来近4美元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家们也同意,基建投资可以创造就业,提高劳动力的经济参与率。有研究表明,基建投资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而其中85%的岗位并不要求四年制的大学学位。
1935年,当726英尺(约221.285米)的胡佛大坝被安上最后一块砖时,美国已经有21000名工人参与了它的建设。胡佛大坝是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大坝,也是全球第一个水力发电和清洁能源项目。胡佛大坝的故事,对今天的美国仍然有借鉴意义——基建建设既可以养活全国各地的工人,也能够建造出催生明日的变革所需的基建项目,同时还可以激活全国的供应链。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始于黑暗和混乱,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我们想要的未来,它将在历史成为转型和大胆行动的十年。何去何从,选择权在我们手上。
我们这次两党合作将再次结出丰硕成果,让《基建法案》成为现实。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扭转几十年来美国基建投资不足的局面,为美国在工程、建设和创新上的伟大遗产再续新篇。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华经财富网"的稿件,均为华经财富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华经财富网",并保留"华经财富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