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信托公司融资类产品已无额度 绕道展业成行业“潜规则”
原标题:半数信托公司融资类产品已无额度 绕道展业成行业“潜规则”
本报记者 樊红敏 郑利鹏 北京报道
“我有业务,你有额度吗?”正在成为信托圈业务见面问候热词。
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8日,全国68家信托公司共发行了3858款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规模总计5118.5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099款6352.6亿元的规模,在融资额度上同比下滑了19.4%。
其中,7月全行业共发行241款416.1亿元的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相较于上月的481款794.2亿元的规模,在发行只数上下降了50%,在融资规模上则下降了47.6%;而与去年同期的516款755.56亿元的规模相比,在发行只数上更是同比锐减了53.3%。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7月份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下半年以来的融资类信托额度管控。
融资类业务额度究竟有多紧张,信托公司后续展业思路如何?
非标融资再降20%
此前,一篇由民间金融研究机构发表的行业文章中曾提到,摸底一圈下来,发现目前业内仅有12家还能做资金信托业务,且一半以上已经没有额度或者额度紧张(资金信托额度或地产额度),需要占用额度的通道业务通道费大多在1.5%~2%的区间。
对于上述说法,西部某信托公司高管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实际情况可能比描述的还要严重。南方某信托公司管理层人士亦表示,一半信托公司没有额度的说法,基本属实。
据本报记者了解,某地方中小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额度仅剩三四十亿。
另外一家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则向本报记者透露,其所在的公司融资类业务已经暂停,目前只有项目已经成立但产品融资规模尚未募集完成的产品,还能继续发行,新业务一律无法开展。“很多公司的非标债权比例太高,而且最近很多信托公司出现逾期,多个原因导致监管开始窗口指导,大量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暂停,目前仍在正常展业(融资类业务)的信托公司,没有几家。”
某信托公司管理层人士表示,监管的要求是,在去年底的非标融资类业务规模之上,今年继续压降20%。根据上报监管的全要素报表数据,各家标准基本一致,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压降任务。
上述信托公司管理层人士进一步介绍称:“比如,某家公司去年底非标融资类业务规模为1000亿元,(按照20%的压降规模计算)要求到今年年底不得超过800亿元。信托公司要根据这个数字(不得超过800亿)制定压降计划,如截至到今年底还存续的产品规模为600亿元,如果信托公司今年新增规模已经有120亿元,则只剩下80亿元的额度。”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今年3月份,市场中便流传称,监管部门已对今年的压降规模有初步计划:2020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6月18日,融资类信托业务被全面叫停的消息更是震惊整个行业。
不过,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予以否认,表示,监管政策不会一刀切停止信托公司开展融资类信托业务,而是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促使其优化业务结构,直至信托公司能够依靠本源业务支撑其经营发展。
对于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压降规模初步计划是2020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元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也侧面予以证实:“这是监管部门根据当前规模总量,反复进行测试得出的比较务实的数字。”
与此同时,去年下半年启动的地产业务额度管控政策,今年也并无放松迹象。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华经财富网"的稿件,均为华经财富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华经财富网",并保留"华经财富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