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宏观政策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于5月21日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5月22日召开。随着“两会”临近,市场对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如何设定、政策如何发力等问题较为关注。本文对“两会”即将讨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宏观政策部署进行前瞻性分析。
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前瞻
按照惯例,“两会”通常在每年3月开幕。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政府工作情况,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署重点工作举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两会”推延至5月下旬开幕。面对疫情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对“两会”上即将制定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看法不一。
我们认为,量化目标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全年时间几过近半,加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未来疫情发展趋势尚存不确定性,因此,各个具体指标所强调的内容与历史惯例相比会有所调整,有的目标将弱化,也有的目标将强化。
1. GDP增速。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增速目标备受关注。纵观历次党代会对小康社会目标的部署,目标并非一成不变。(见附表)
可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不是GDP一个指标,而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多领域的、不断升级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在当前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下,我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属不易。这种形势下,增长目标的设定宜坚持实事求是,综合考量疫情形势、发展需要、可能性和风险防控等多方面因素,不必拘泥于“翻两番”,只要脱贫攻坚、新增就业、社会安定等方面进展良好,并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因此我们建议,今年经济发展目标宜设定为一个较大的区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这样,既能通过发展目标引导各方面工作积极有效开展,又能为平衡就业、脱贫攻坚、防范风险等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
2.CPI增速。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特别是今年为对冲疫情的影响,货币信贷增速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这种情况下必须继续明确设定CPI增速的目标,防止通胀高企,引发资金空转、房价上涨、金融风险上升等问题出现。
近三年,我国CPI增速目标均设定为3%左右。去年,食品价格上涨带动通胀上升,CPI月度同比增速升至4%以上,但全年增长2.9%,仍在年初设定的目标之内。从今年前四个月看,CPI分别同比增长5.4%、5.2%、4.3%和3.3%,累计同比增长4.5%。随着去年基数走高,未来通胀中枢将进一步回落,今年CPI增速目标大概率会继续设定为3%左右。
3.就业。
就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安定等众多领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保障。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稳就业”位于“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之首,4月17日政治局会议在“六稳”基础上,首次提出“六保”要求(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其中“保居民就业”再次放在首位。
由于疫情导致企业停工停产、服务业停商停市、毕业生找工作受阻,城镇调查失业率于2月冲高至6.2%,3月仍有5.9%,因此,就业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就业目标非但不会弱化,反而会成为“两会”讨论的重点。
近三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都定在了1100万人,从实际完成情况看,三年均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350万人以上。今年前三个月,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比去年同期少95万人,随着国内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逐渐完全,稳定小微企业、增加临时性公益性就业岗位、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等多种就业政策共同发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今年有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
4.财政。
今年财政政策工具不断扩容,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措施已经明确,“两会”将进一步部署各项政策的节奏、规模和资金投向等关键问题。
对于赤字率,出于维持财政健康可持续、维护国际形象等考虑,我国财政赤字率从未突破3%的红线。面对今年的客观形势,3月27日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而4月17日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为“提高财政赤字率”,政策要求更加明确,因此,今年财政赤字率大概率突破3%,或设定在3.5%左右。
对于政府债券,在提前下达1.29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基础上,又提前下达1万亿元额度,并力争5月份发行完毕。按照如此节奏,预计全年专项债额度在3.5万亿元左右;今年还将发行特别国债,额度有望设定为1万亿元,预计会议将对具体发行时间、发行方式、资金用途等进行部署。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华经财富网"的稿件,均为华经财富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华经财富网",并保留"华经财富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