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明年的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重点抓好四大板块18个方面工作。其中,在住房和房地产板块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的来看,此次会议提到的“新赛道”“好房子”“基础性工作”等提法,是后续房地产发展重点关注的内容。
持续抓好保交楼工作
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上述会议提出,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稳妥处置房企风险,重拳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
“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稳定房地产有五个维度,即住房需求满足、政策调整优化、保交楼工作、房企风险处置、市场秩序整治。”严跃进说,在房地产市场秩序方面,监管层也是希望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回暖是以秩序稳定为前提的。
结合11月中旬住建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带动了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近20%,反映出各地政府帮助企业纾困是有效果的。
在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目前“保交楼”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资金硬缺口和难度比较大的项目。对此,一方面要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另一方面,要持续推进预售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预售和现售并存的开发销售新模式,这也是房地产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22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北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于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1月22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预售资金监管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为更好支持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新《办法》主要作了以下重要调整。一是将监管主体由商业银行调整为政府。二是引入市住房资金中心作为具体监管业务承担部门。三是在确定监管额度的工作中,创新采取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工程造价提出重点监管额度及各节点用款额度后,由北京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综合项目交付使用条件及开发企业风险情况等因素核定。四是完善社会多方监督机制。五是对原《办法》中不合理、不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的相关规定一并进行了优化。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供需两端政策协同发力,“有利因素”正在不断增加,预计2024年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实现筑底企稳。
下力气建设好房子
自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后,此次会议在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时进一步指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实施好“三大工程”建设,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会更注重人群的不同需求,更强调存量基础上的优化改善。
在陈文静看来,当前,我国住房发展正从“有没有”进入到“好不好”阶段,会议强调要“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好房子”供给量增加也意味着将促进更多改善性住房需求入市,未来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有较大释放空间。
对于“好房子”,李宇嘉认为,目前的问题主要在于“供需错配”,即保障性住房方面供应满足不了需求,商品房方面需求拉不动供给。一方面是商品房销售表现低迷,致使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居民又买不到或租不到合适的房子,突出表现在新市民、年轻人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
相较于此前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来说,在谈及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有何不同时,住建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是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而现在则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保障性住房,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按照要求,城市人民政府要从解决困难工薪人群住房问题入手,根据供给能力,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准入条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工薪收入群体。
“整体来看,‘下力气建设好房子’除了强调新周期下重点将从解决‘有没有’向解决‘好不好’转变外,也预示着未来会更加强调住宅建设标准,进而给市场供给更多高品质房子。”张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