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女士来到民生银行网点大堂前台询问工作人员,要办理“民生外汇”业务的网址。在大堂经理耐心询问下,发现吴女士既没下载过手机银行,也没有办理过民生卡,但却说自己从别的银行卡转入了2万到一个叫“民生外汇”的网站上。
听完吴女士的情况后,大堂经理立即警觉到这是一起电信诈骗。于是第一时间上报给厅堂主管,厅堂主管详细地了解吴女士情况后,吴女士表示自己是在网上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告诉她现在有一支承诺最低收益率12%的私募基金产品,1万起购买,并展示了他和他介绍的朋友们购买该产品所赚的收益截图。吴女士被高额的收益吸引便按这名网友的提示汇入了2万元到“民生外汇”账户上,钱汇过去第二天,吴女士想找网友咨询其他投资事宜,发现该网友已经联系不上,当时的“民生外汇”地址也无法打开,发觉到有点不对劲才来到网点核实该网址的真实性。
厅堂主管耐心告知吴女士我行没有在第三方网站授权办理投资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应通过我行网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官方渠道办理,告诉吴女士大概率遇到了电信网络诈骗,这实际是借着“私募基金”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是一种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提醒吴女士要尽快报案,及时追回损失的同时也避免更多受害者受害。
监管提示: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非法集资是一种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目前,在刑法上非法集资主要涉及到两个罪名,一个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个是集资诈骗罪。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收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参与者利益不受法律保护。买基金产品的时候要记得先去中国证监会网址查询该基金是否在“公募基金产品名录”,管理机构是否在“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名录”。
关于防范非法集资风险的提示: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吸收资金的行为。非法集资活动设计内容非常广、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借着各种名义,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投资人”资金。从目前涉老非法集资案件来看,常见形式有:入股分红、充值返现、预付消费、发展会员、溢价回购、承诺返利、假借慈善、编造项目、高利诱骗、投资理财等。
风险一:高利诱骗,编造“天上掉馅饼”的生活
高利诱骗。是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活动最为核心的吸引手段。不法分子为了让“投资人”相信高收益高回报,往往在初期及时兑现所谓的收益,甚至也同意赎回本金给人以讲诚信的错觉。一旦获取进一步信任后,不法分子会引诱“投资人”投入更多资金,拆东墙补西墙地兑现利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不法分子便会秘密转移资金,出现失联等情况,最终使“投资人”血本无归。
风险二:编造“大项目”,极力鼓吹投资项目发展前景
不法分子为了成功吸引到资金,往往编造出各种类型的“投资项目”,如投资康养产业、承包林场、开发房地产、投资商铺等,极力鼓吹并营造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吸引“投资人”投入资金。
风险三:装点公司门面,披着“高大上”的外衣赢得信任
为了赢得“投资人”信任,不法分子往往注册成立公司,并对其办公地点或者经营场所进行豪华装修,员工统一着装等,给人以正规公司且实力雄厚的错觉。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公司”,融资看似合法,但其并没有获得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许可的业务资质,欺骗性很强。
风险四:利用“想赚钱、赚快钱”的心理,充当投资理财专业人士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投资理财方式更加多元。不法分子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投资虚拟货币等充当投资理财专业人士,诱骗“投资人”进行投资理财。